當前位置 : 首頁
>>走進椒江 >>椒江區志

椒江區志

發布日期:2022-12-05 15:25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椒江區人民政府

椒江區

第一章  綜合志

第一節  宣統《海門志稿》

金商、金星洲(章)編寫。稿本成于1911年,今藏椒江區方志館??居懈接凇逗iT鎮志稿》后;2003年椒江區地方志辦公室編印,內部發行修訂本于椒江方志叢書2006年7月第四輯。

《海門志》序:蓋聞地方之有志,猶人家之有譜也。譜不修則無以知世代之始末源流,志不修則無以識古今之興衰存廢。吾臺臨、黃、溫三縣俱有志修藏,海門為全臺門戶,居民者眾,而無志流傳,余先父商欲修衛志,組織六莊,因無考據而止。及閱江春藻先生文鈔,有載海門八景八勝營基廟記,心萌纂輯,每有見聞必記而錄之。光緒二年丙子科試,胡瑞瀾學使入泮在家,以舌耕度日。王君香谷邀其來歲去甌,職司德化公所事務,束其稿已二十余年,己丑辭職回椒,掌教童蒙義塾。迨宣統庚戍,桃渚郎司馬翰臣談及志乘,隨檢閱舊稿,遺漏不少。于是遍歷莊內,重加稽考。凡有所未知者詢諸父老,父老所未言者,考諸碑刻,碑刻所未明者,揆情度理以斷之。至辛亥編成斯志。民國九年庚申五月三十日風雨交作,是夜洪潮驟發,淹扶梯三級,志稿被水浸霉爛。十四年癸卯,陳君德淵來椒云:孫知事篆齋主修臨海志。選鈔四十余頁,分交徐驥人、蔡潤甫二君,未知有修在內否。敝舍住居極形狹窄,什物堆積難以尋覓。廿七年戊寅為豚兒瀛甫臘月續娶,建屋于西中山路,五月移徙,檢出海門志一本,不敢秘藏,公諸同好。不過,因先嚴有未修者而加修之。章自愧駑材,願藏鳩拙,徒望塵而弗及。思有裨于椒民,謹以地里,公廨、秩官、山水、寺觀、宮廟、人物、風土海門志,草創八卷,次第分門,錄呈鎮公所。并希王仲芳、丁建農、張頂誠、李洛遜、陳星湖諸君,共相討論。并冀增修,去其太繁而添其太簡,庶幾繁簡合宜,又從而潤色之,而文采必有可觀也。則椒土之志書遺傳,俾后人閱此得知所由來矣。              

                                        

第二節  民國《海門鎮志稿》

《海門鎮志》創稿于民國二十五年,紀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止。全書近三十萬字,計分卷十二,分門三十三。

編著者項士元(1887—1959),臨??h城人。民國3年,應浙江省圖書館館長龔寶銓邀,赴該館從事書目編纂。6年7月,創辦《時事日刊》,痛斥張勛復辟,揭露浙督楊善德罪行。17年,參加杭州新聞史編纂籌備委員會,負責起草編纂大綱。后獨立編成《浙江新聞史》,越二年出版。34年,主編《臨??h志稿》。一生著述豐富,有《臺州經籍志》、《臨海要覽》、《中國簿錄考》、《浙江方言考》、《兩浙藝文志》等約130種。

手稿今存臨海市博物館??居?988年5月臨海市博物館打印本、1993年椒江市地方志辦公室編印本。

臨海博物館編印《海門鎮志》前言:海門在北宋時尚是一海邊無名漁村,至清光緒間始成為商埠。其間經過一千多年,因史料缺佚,長期以來歷史幾成空白。光緒末,地人金商始創一志,內分地理、公廨、秩官、山水、寺觀、宮廟、人物、風土八門,亦以缺少依傍,內容甚簡。項老之書,補其所遺,聚其未備,著重于文獻之勾稽力求紀有統緒,載有指歸,才使海門具有一部可稱之志。惜此書尚未最后定稿,項老已逝,致使某些部分仍留空白,個別顯見的訛傳也未得到糾正,是為缺憾。此次整理,一本項老重視文獻之遺意,基本不加改動。但因原稿幾經增補、插入,頗多錯簡,遇此情況,則稍加理次。部分稿件,因出抄胥之手,亦多魯魚亥豕之誤,如卷十二《藝文》,孫春澤《海門王蔭三家紀異》詩:“人疑天早送兆來”,“早”為“旱”之誤;王于賓《禽言》:“種花人去如何處”,“如”為“知”之誤等,顯而易見,則予逕改。個別疊出,或部分資料明顯煩冗、未及裁擇者,如黃禹渡挽詩,題成邦干攀轅詩冊等,皆為全冊插入,則稍加刪落。至于涉及實質性方面的,即有訛誤,仍一如其舊。這方面問題較大的,如卷八記明以前海門為玉環州代管;清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占領臺州期間,三山之戰犧牲的太平軍高級將領為李尚揚等,雖皆記載有本,實屬錯誤。這在資料愈后愈出的今天,才能得知,在作者當時,還是難以了解的。指出這點,目的是使人們能更科學地使用資料,并無損于本書的巨大價值。

   

第三節  椒江市志

椒江第一部志書,填補了椒江無官方正式修志的歷史空白。由椒江市志編纂委員會編,主編陳志超,常務編輯陳方正、王安林、張健,特約編輯王及、牟重行、牟正堂、林霓、葉長春、金文連。

1990年11月建立椒江市志編纂委員會及編委會辦公室與椒江市志編輯部。1991年3月6日召開《椒江市志》編修動員大會,全面部署修志工作。1996年4月形成評審稿交椒江市志編委會審閱。1997年5月形成審定稿,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審定。1998年7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該志記事上限力求追溯事物之發端,下限止于1990年,個別事物為求完整,適當延伸。體裁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等,以志為主。首置概述、大事記,繼以建置區劃、自然環境、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各領域等,共設34編155章526節,137.7萬字。志書廣征博采,熔鑄百科,綱目清晰,文簡事豐,如實地記述了椒江兩千余年的歷史進程,記載了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建市以來的奮斗足跡。

為突出地方特色、時代特色以及具發展戰略眼光,該志特設海洋、港口航道編,并與交通運輸、城鄉建設、工業、農業、商業、水產業、軍事、體育諸編組成全志骨干篇章,集中體現新興港口工業城市之風貌。

 

第四節  椒江續志

椒江區志編纂委員會編,主編陳志超,常務編輯陳靜媛,特約編輯牟重行、金文連,特約撰稿陳國儲、陳承江、陳顯富、王學春、馬信大、陳方正、陳雨霖。

1994年8月,國務院批準臺州撤地設市,椒江同時撤市設區。此時《椒江市志》各編的分纂稿已基本完成,進入總纂及出版后期操作階段??紤]到《椒江市志》下限為1990年,距撤市設區尚差4年,為及時完整地記述椒江建市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各方面情況,椒江市志第三屆編纂委員會于1995年9月決定,在《椒江市志》按原計劃完成出版后,繼續編修以1991~1994年為主要記述內容的《椒江續志》。

1996年1月12日舉行《椒江續志》編修工作會議。2000年年底完成續志送審稿。2001年12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該志為續編,體裁采取述、記、志、圖、表、錄等,以志為主。首置概述、特載、大事記,繼以工業、農業、土地、航運郵電、城鄉建設以及上層建筑各領域等,共設15章68節,56萬字,全面記述了椒江建市最后4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人文各方面的現狀和飛速發展的史跡。附錄中對前志的缺漏和失誤設專條予以補充修正。

創新志書的編修體例。對于山川地理、自然資源、海洋河道、水文氣候、民俗方言等相對靜態的內容不再列卷建章,以免與《椒江市志》重復;人口、建置、黨團活動等變化較少以及商業、貿易,財政、金融,科技、教育等內容相近的則進行歸并。在結構上盡量減少虛設的層次,不再設編,只設章、節、目;又考慮到續志最后擱筆在2000年底,正是世紀末,為使志書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故把大事記、概述、重大事件、特載、人物名錄等記載延續至是年。

 

第二章  專  志

 

第一節  椒江市地名志

1981年椒江市開展地名普查工作,1984年開展島礁和海域地名普查,1985年秋開始編寫《椒江市地名志》,1986年底定稿,1987年底鉛印本。

全書分全市綜述、政區地名、專業部門、人工建筑、地理實體、島礁地名、名勝古跡、地名總覽、文件匯編、地名索引等10個部分,集中反映全市各級行政區劃、自然村、重要的企事業單位、自然地理實體,人工建筑物,名勝古跡及市區街、路、巷等現行標準名稱。約40萬字,且各類地名注有漢語拼音、文圖并茂、敘述翔實,為椒江市有史以來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地名資料典籍。

椒江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

主審:周林本  潘法元  夏荷蓮  倪文虎

編輯:洪鶴齡

 

第二節  椒江氣象志

浙江省第一部氣象志書,由原臺州專署前專員梁毅作序。椒江市氣象局氣象志編委會編。

油印本,11.5萬字,印數100冊。1991年4月始纂,1992年6月編成。全書共10章35節,附輯資料4件。分大事記、機構沿革、氣象觀測、氣象預報和服務、氣象科技檔案、經費人事、氣候、主要災害性天氣、災異年表、民俗等。敘事溯源,下限止1990年。從自然與社會人文兩個角度,系統記述現代氣象事業發展、歷代氣象災害、氣候變化等,以及相關民俗文化。編纂過程中,及時搶救了一些即將湮沒的當事人史料。

椒江市氣象局氣象志編委會編

主編:牟重行

編委:王  淵  楊萬裕  李妙富  陳水娟  張文明  泮興法  施素芬  魯子鈞

 

第三節  臺州發電廠志

全書首設概述,下分組織機構、電廠建設、電廠生產、企業管理、職工隊伍、黨群工作、生活福利、第三產業等8章,后載大事記、附錄。詳細記述1976年至1990年底臺州電廠基建、生產、管理的歷史和現狀,資料翔實,特點突出,是一部有價值的志書。

1986年7月設立“臺州發電廠修史編志委員會”,1987年6月調整充實《臺州發電廠簡志》編委會,修志工作逐步開展。當時計劃編一本簡志,主要為浙江省電力工業志提供資料。后隨著修志認識的逐步深化,感到臺州發電廠雖是一個新廠,但它卻是在改革開放年代建設起來的大型火力發電廠,有必要把它的建設、生產和管理的足跡,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完整地如實地記述下來,因此確定編纂一本比較完整的廠志。1990年6月完成送審稿,1993年4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臺州發電廠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張詩傳

副主編:吳康承

編撰人員:張詩傳  吳承康  朱美香  俞朝縣  華躍庭  郭學義  陶繼承

 

第四節  椒江市電力工業志

本志記述上限起于民國6年(1917年)市電力工業發端,下限斷至1990年末;共15萬字,前設概述、大事記,專志部分7章29節70目,后綴附錄;詳細記述1917年~1990年椒江電力工業的起始、沿革和發展。

1987年10月始編,1992年9月形成《椒江市電力工業志》評議稿,1994年4月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椒江市供電局編

主筆:周奕隆

副主筆:張士杰

 

第五節  椒江市教育志

1989年始纂,1994年7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發行。該志除概述、大事記外,按教育部類分章編寫,設書院與學塾、幼兒教育、小學教育的發展與管理、中學教育的發展與管理、中小學教學工作、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小學體育工作、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教師、經費設施與勤工儉學、行政機構與黨群組織、教育人物等,共13章,30萬字,各章以時間為序,輔以必要的圖、表及附錄。下限1989年。

《椒江市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馬信大

副主編:朱家土

編纂人員:馬信大  朱家土  葉長春  方崇虎

 

第六節  椒江市交通志

1991年始纂,1994年12月20日召開評審會議,1995年12月由黃山書社出版。

全書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發端,下迄1990年底,重大事項記載延至成稿之時;首設概述、大事記,再分水路交通、陸路交通、交通管理、綜合等5篇15章50節,后附叢錄,共25萬字;詳細地記載了椒江交通歷史的興衰,突出了海門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地方色彩濃郁,時代特點突出,詳今明古,史料翔實,文字通暢簡煉。特定的交通素材設計出特定的得當體例,是一部有特色的椒江市交通專業志。

《椒江市交通志》編寫領導小組編

主編:張蘇光

 

第七節  椒江市體育志

本志是椒江體育事業歷史的縮影,史料翔實,記述上溯事源,下迄1994年。首列概述、大事記,下分機構團體、學校體育、社會體育、體育賽事、競技體育、民間體育、人才培養、經費設施、人物等9章,末附文獻資料。

1985年開始體育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91年3月確定編修《椒江市體育志》,1993年3月正式設立編寫組,著手編纂工作。至次年5月完成初稿,1994年11月完成送審稿。為了與臺州撤地建市相銜接,保持椒江市體育史料的完整性,1995年對本志作補充,將下限從1990年延伸至1994年底,于是年10月完成補充修改稿。1996年鉛印本。

《椒江市體育志》編纂委員會

主編:王輝東

副主編:牟重行  葉長春

編寫人員:魏華順  林桂清  馬信大  陶福勝  蔡建玲  徐荷芹  王曰純  戴凱莉  凌元敏  丁海斌  楊虹波  林夢麗

 

第八節  椒江市對外經濟貿易志

1991年4月開始收集資料,1994年12月鉛印本。本書采取編年結合紀事本末體,輔之表錄;記事上不封頂,下限至1993年底;設古代至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等2編,分進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管理、出口、進口、外資外經、倉儲外運、外貿機構等7章,約8萬字,客觀地記述了椒江市及海門港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對外經濟貿易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陳令榮

副主編:謝霄松  朱家土

 

第九節  椒江市水產志

本志始編于1991年10月,1993年10月成篇,鉛印本。

全書上限追溯事物之發端,下限1990年,少數重要內容略為延伸;由概述、大事記、專志、叢錄組成,專志分為資源、漁場漁汛漁港、海洋捕撈、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生產關系變革、水產品流通、水產科技、漁業管理、漁民習俗等10章44節,如實地記述了椒江市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本志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編排得當,體例合理、忠實記述椒江水產事業發展概況的資料書,也是一部比較完整且具有實用價值的水產科學著作。

椒江市水產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林  霓

 

第十節  椒江市水利志

本志事記取事上限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海門衛起,下限至1992年,首列概述、大事記,再分自然環境地、水文、水系河流、水旱災害、海塘·江堤、水閘·水庫、海涂圍墾、農田水利、水政、科技、人物、文獻等12章,后設附錄,有詩文、古跡、歌諺、方言、求雨迷信、舊說等。該志史料翔實,較全面反映了近千年椒江先民的治水史跡,對建市10余年來的水利建設成就,作了尤為系統概括的敘述。全書共20萬字,1993年5月完成編纂,1994年1月鉛印本。

椒江市水利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牟重行

副主編:陳鳴星  施素芬  黃聲凱  陳顯富  李  健

 

第十一節  椒江市政協志

1994年10月,椒江市政協五屆九次常委會議決定編纂,1995年10月完成初稿,1996年12月鉛印本。

本志主體為椒江市存續期間椒江市政協的歷史。為保持資料的完整性,1981年中共浙江省委批準成立椒江市人民政協的批復(附報告)亦予收入,下限則延至1994年底。有少量資料雖產生時間較晚,因是對以前工作的重要總結,亦予編入。

全書由大事記、組織機構、例會、工作回顧、部分委員簡介、文件輯存、附錄等組成。

《椒江市政協志》編審委員會編

執行編輯:丁聯國

編輯:丁曉鈺  王  及  王興武  王興友  王圣年  李創求  應強鴻  陳善元  陳筱娥  楊偉芳  周  晴  胡韶光  錢國丹  潘九山

 

第十二節  椒江市建設志

1991年4月建立編志機構,1995年鉛印本。全書下限1992年底。首設綜述、大事記,后分建設管理機構、城鎮規劃、市政建設、港口和對外交通建設、房地產、建筑業、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和建制鎮等9章63節。

椒江市城鄉建設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陳明富

編寫:王學春

 

第十三節  椒江市道教志

1991年始纂,1998年油印本。

全書共8章,分別為教派及其發展、椒江道教所崇奉的神和仙、齋醮科儀及法事活動、宮觀和神廟、道教團體、人物傳略、道教文化、大事記。

主纂:葉萬里

協編:林桂清

 

第十四節  椒江公安志

1994年7月啟動志書編纂工作,1997年9月25日召開評審會,1999年3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本志由概述、大事記、專志及資料輯存組成,專志設機構設置、懲治反革命、打擊刑事犯罪、預審看守、治安管理、群眾治安、邊防、重點保衛、戶政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法制建設、隊伍建設、行政后勤等,共14章78節,29.7萬字;記載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發端,下迄1994年,大事記、機構設置延至1997年底;全志述、記、圖、表、錄并用,橫排縱寫,主要記述人民公安機關的創建、發展史實,反映公安保衛工作的歷史進程,為了存史,適當簡述舊警沿革及有關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撤地設市后椒江公安工作面貌,特輯錄“1995年至1997年椒江公安工作要事”,作為續篇,編于資料輯存中。

椒江市公安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傅正道  張詩傳

編輯:滕忻正

 

第十五節  椒江區土地志

1997年10月啟動編纂工作,1998年6月完成初稿,2000年3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該志敘事溯至事件發端,下限止于1996年。為使敘事完整,個別事件延至1997年。首設概述、大事記,再分區境概況、土地資源開發、土地利用、土地保護、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制度、地籍管理、土地賦稅、土地市場、地政監察、機構與隊伍等11章,后附叢錄,共22萬字。體例嚴謹,結構合理,資料翔實,文字流暢,如實地記載了椒江土地管理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主編:解介友

副主編:張刻銘(前任)  李歡氫(后任)  應維南  鄔椒星

執筆:應維南

 

第十六節  椒江房地產管理志

2001年9月編。

全書設管理機構、公房管理、私房管理、對城鎮出租私房的社會主義改造、落實城鎮私房政策、房屋普查、產權產籍管理、房地產交易、白蟻防治、舊城改造等,共10章18節,詳細記載椒江區房地產事業的發展和現狀;記事上溯事物原始,下限止于2000年。

椒江房地產管理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陳莉芬

 

第十七節  椒江農業志

填補了椒江史志的一個空白。1997年5月始纂,2001年鉛印本。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歷史,下迄2000年,首立概述、大事記,以下為章節記事體,設農業自然資源、農業社會經濟、種植業生產、林業生產、畜牧業生產、農業機構、農業科技推廣成果、人物等8章,凡46節,末綴附錄,共97萬字,翔實地記錄了椒江的歷史變遷、農業自然資源、農村社會經濟;分析了椒江農業的優勢和薄弱環節;綜述了農業發展歷程和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記述了新中國50年來,農業和農村政策發揮的威力以及失誤造成的影響;記錄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科技推廣以及歷次重大自然災害等等。

《椒江農業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陳國儲

撰稿人:林華佳  張云生  陳序康  泮紅英  陶  杰  楊繼榮  甘連法

 

第十八節  工商行政管理志

2002年鉛印本。全書上溯事源,下迄2001年底,采用“橫排豎寫”的方法,分為志、記、表、圖、錄等,以志為主。首列概述、大事記,其后按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職能,分設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業登記管理、市場建設管理、經濟合同管理、商標廣告管理、個體私營經濟登記管理、經濟檢查、隊伍建設等8章,凡24節,詳實地記載了椒江工商行政管理的歷史與現狀,綱目清楚,內容豐富,極有歷史參考價值。

臺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椒江分局編。

 

第十九節  椒江工會志

2000年1月始纂,2001年10月召開評審會,2002年鉛印本。

全書共44.3萬字,分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工人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人物、資料輯錄等4篇,凡21章65節,記載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椒江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組織的形成、建立和發展的歷史,重點突出改革開放以來之工會工作。

該志上限力求上溯事物之發端,下限止于2001年6月,堅持“厚今薄古”的原則,分為述、記、志、傳、圖、表、錄等七個部分,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史料翔實,體例得當,體現了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

椒江區總工會編

主編:鄭忠法

編輯:林桂清  滕忻正

 

第二十節  臺州市立醫院院志(1952~2002)

2002年11月鉛印本。該志上限以1951年建立聯合醫院為始,下限止于2001年底,設中國共產黨、醫院管理、醫療護理、預防保健、教學研究、后勤保障、黨派團體、人事勞資、精神文明、醫林掇英等10章,共27萬字,各章內容從實際出發,以可查的最早史料為依據,個別適當延伸;采用記、圖、表、錄等相結合的綜合體例,記述了醫院50年的發展歷程。

《臺州市立醫院》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

主編:丁勇

責任編輯:阮剛強

 

第二十一節  椒江教育志

2001年6月7日,區教育局作出關于重修椒江教育志的決定。2002年1月,重修工作正式啟動。2004年7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該志在《椒江市教育志》(1994年5月版)的基礎上加以修正、補充和續寫,但又有所創新。如在章節設置上,把原志“小學教育的發展與管理”、“中學教育的發展與管理”兩章改設為“小學與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中小學管理”三章;“行政機構與黨群組織”章分設為“黨群組織”和“行政與督導”兩章;新增“民辦教育”、“藝術、勞動與科技教育”、“教育科學研究”和“市屬教育”等四章。在形式上盡量做到全方位以事系人,加大人物在志書中的份量。

該志時間下限為2002年,大事記、資料照片延伸至2003年。除照片、學校分布圖、概述、大事記外,均按教育部類分章編寫,全書設18章61節,70萬字。各章、節以時間為序,輔以必要的附錄及表。

椒江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馬信大

 

第二十二節  臺州市中醫院院志(1958~2005)

2005年編。本志上限自1958年7月海門人民公社中醫院成立,下限至2005年6月,共設醫院管理、醫療護理、預防保健、教學與科研、后勤保障、黨派團體等11章,分門別類,系統記述中醫院的歷史、發展歷程。

主編:李秋根

副主編:徐  剛

審校:林云素  官文博

責任編輯:周順方

 

第二十三節  椒江財政志

椒江有史以來第一部財稅專業志、部門志。

2003年1月,椒江區財政局成立編纂委員會,確定編寫人員編纂《椒江財政志》。2006年完成送審稿,2007年7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全書采用述、記、志、圖、表、錄并用,以志為主,述而不論,上限盡量追溯事物的發端,下限訖于2004年。由概述、大事記、專志、叢錄及索引組成,共設4篇39章215節,82萬字,以翔實的資料、精確的數字,記述了椒江財稅工作的歷史與現狀。為突出本志的地方特色,在有關章節里專門設置鹽業、漁業、海島建設、堤塘建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節、目,并突出各個時期的財稅特點,是一部財政(稅務)工作百科全書。

因1995年10月椒江區財政稅務徹底分設,稅務(國稅、地稅)由臺州市稅務局(國稅、地稅)管轄,故本志對椒江國稅、地稅機構較少涉及1995年10月后。

椒江財政志編纂委員會編

總纂:王菊生

撰稿編輯:王菊生  滕忻正

 

第二十四節  椒江曲藝志

2007年鉛印本。

該志首設概述、曲種曲目、大事記,后分曲志、曲譜、詞調演唱工尺譜、葭沚詞調常用曲目、萬匯叢書、詞調班社(斗會)工尺譜等,收集記錄了大量瀕于失傳的民間曲藝唱腔和曲譜,屬于搶救性工作。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該志未能進一步深入全面的調查考證,尚存些許不足之處,如葭沚詞調與山兵亂彈的傳承關系,脈胳尚不夠清晰;蓮花落與竹枝詞的淵源關系考證不足,缺少說服力;寶卷、花鼓、道情、評書、挖花等民間曲藝形式并不是椒江獨有,在周邊縣市乃至省內外均有存在,椒江這些民間曲藝形式與外地民間曲藝的互動依存關系尚需打理清楚等等。

主編:周祖寶

記譜:李子敏、張偉、王五昌

詞調唱本工尺譜抄本提供者:盧惠來

 

第二十五節  方遠志

2009年鉛印本。2009年3月啟動編寫,11月成稿。全書由大事記、專志、附錄組成,專志分設發展歷程、建筑業、房地產業、工業制造業、服務業、組織機構、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建設、企業文化、社會事業、榮譽等11章,凡51節,記錄了公司從1979年始創時期至2008年的發展歷程。

撰稿、責編:陳國儲

編輯人員:馬朝暉  陳瑜申  蘇子云  胡彩蓮  全清華  楊  瑟  李  君  朱天貴 蔣松羊

 

第二十六節  椒江軍事志

2009年鉛印本,是為椒江第一部軍事專志。

2004年8月正式啟動編纂工作。2009年9月完成終審稿。該志記述時間追溯到椒江軍事活動發端之時,下限至2005年,照片資料延伸至2009年。全書由概述、大事記和專章組成,各章下設節、目,橫排縱述,以記述為主,輔以圖、表、照片和附錄,共14章、50節、148目,38萬字。

采用設置專章的辦法,突出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著重記述抗倭和一江山島登陸戰的一系列戰事。如記述一江山島登陸戰,不僅記述戰斗經過,還在“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和“雙擁”與“共建”等三章中分別列目,記述一江山島登陸戰參戰部隊的政治工作、軍事訓練和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的建設;比較翔實地記述了駐椒部隊的軍事、政治、戰備和后方勤務工作,中共椒江區委、區人民政府重視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國防動員等項工作,著力記述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文明島、文明市的動人事跡,體現了軍事志的地方和時代特色。

該志最珍貴的是收錄了202張照片,其中有蔣介石、蔣經國在大陳島的留影,有侵華日本海軍中將山園正鄉斃命于椒江時所坐的飛機的照片。

《椒江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馬信大

 

第二十七節  椒江電力工業志(1917~2005)

2010年5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該志在1994年月出版的《椒江市電力工業志》基礎上修正、補充和續寫,上自民國6年(1917)有電始,下限至2005年,資料照片延伸至2009年。

專志記述了88年間椒江電力事業的歷史和現狀。由卷首、專志和卷尾3部分組成。卷首設彩圖、彩照、序、凡例、概述;專志分章、節、目、子目4個層次,設發電、電網、供電、用電、營業、農電、職工、管理、黨群組織、多種經營、人物等11章;卷尾設大事記、文獻輯要和后記,共40萬字。

其中“人物”一章共3節,傳略一節按生不立傳原則,記述為椒江電力工業創辦、經營管理作出貢獻的6位已故人物。簡介一節,記述在革命戰爭年代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艱苦奮斗、社會主義建設年代為椒江電力工業默默工作在各自崗位的5名離休干部。名錄一節,以表的形式介紹被評為臺州行署及以上先進生產(工作者)和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等5方面76位人物。該志專設“人物”一章,且為資本家、知識分子立傳,是為浙江省電力工業志叢書的異類。

《椒江電力工業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馬信大

 

第二十八節  臺州市立醫院院志(2002~2012)

該志為《臺州市立醫院院志》(1952~2002)的延續,記錄了2002年至2011年間醫院的發展歷程,部分適當延伸;以類分章,設醫院管理、業務進展、臨床科室、教學研究、后勤保障、黨派團體、人事勞資、協作共進、各類榮譽等,共9章34節,68萬字。2012年12月鉛印本。

主編:王海寶  梁  勇

副主編:陶秀林

責任編輯:阮剛強

 

第二十九節  臺州市椒江地方稅務志

2009年3月啟動編纂工作,2012年4月召開評審會,2013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

本志簡述1949年6月至1997年8月直屬海門區、椒江市、椒江區稅務部門,詳述1997年9月至2010年椒江地稅部門工作業績。西漢始元二年(前85)至唐武德七年(624),轄地回浦(章安)置縣,三國吳太平二年(257)至隋開皇九年(589)章安置郡,均未找到稅務資料和數據;唐武德八年(625)至民國38年(1949)6月,現椒江區域分屬原臨??h、黃巖縣、溫嶺縣,稅務資料和數據難以分割,因此,本志從1949年6月置專署直屬海門區起編。本志由概述、大事記、專志、叢錄及索引組成,共設9卷、51章、83節、317目。

中華書局史志文化編輯室審稿意見認為:全書觀點正確,體例科學嚴謹,內容豐富、全面、詳略得當,特色鮮明,記述準確,資料翔實,表達通順,文風端正,排版規范,編校質量較好,已達到出版質量要求。

《臺州市椒江地方稅務志》編纂委員會編

撰稿編輯和總纂:王菊生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